发刊词|永远在线:景景明明向您问好

信阳师院报

 

永远在线:景景明明向您问好

 

    ◆  ◆  ◆  ◆  ◆  

 

 

     “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、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今天,院刊——《信阳师院报》和大家见面了,这是我院的一件喜事。他的破土萌发,灌注了全院师生员工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的心血”。这是在泛黄的《信阳师院报》创刊号上看到的发刊词,似乎还能让我们体会到创刊者的心潮澎湃!这期报纸的发行日期是1984年11月30日。

 

↓↓↓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     创刊至今历时30余年,现已出版四百六十余期,《信阳师院报》责无旁贷地成为信阳师院历史变迁的记录者、见证者。从拓基创业的筚路蓝缕到而立之年的风华正茂,这所学校的艰辛荣光都在一张报纸的方寸之间有迹可循。建校40年,二十余万师院人走进谭山,又奔向五湖四海,岁月的变迁淡忘了无数或悲伤或欢喜的谭山故事,但在尘封的《信阳师院报》中,你还可以遇见那年的故事,触摸那时的温度。《信阳师院报》就是这样一个存在,在岁月的轮回中默默坚守,不温不火,不骄不躁。你念,或者不念,它就在那里,不舍,不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当下社会是人类传播变化最大的时代。麦克卢汉告诉我们,报刊延伸了人的眼睛的功能,收音机延伸了人的耳朵的功能,电视通过一定的方式延伸了耳朵与眼睛的功能。而从本质的角度来说,互联网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对人的功能进行延伸。在舆论生态和高校竞争加剧的形势面前,我们思考的问题是——如何在当今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传播学校声音,塑造学校良好形象?如何适应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?我们当然不会对校报前途悲观,但也不会沾沾自喜——必须承认校报生存环境的变化,必须承认校报功能的萎缩现实,同时着力长远,在功能提升上下工夫,在队伍建设上发力,在服务师生中找准坐标,才能赢得未来。

新媒体时代之下,《信阳师院报》何为?“互联网+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, “一张报纸包打天下”的童话亦在裹挟中被碾压。于是,就连内心“澎湃如昨”的传统媒体人也感慨“从理想主义来到了消费主义,来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,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,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。”不管这种感慨是理想主义的怀旧,还是利己主义的吆喝,都必须承认:这个时代,让理想和经典更好地生存,我们得带着互联网基因完成转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趁着国家实行“二胎”政策的契机,我们决定开办《信阳师院报》微信公众号,为小山小谭招来“兄弟姐妹”——景景、明明(小景小明)!既为顺应潮流,也为更好坚守。景景明明不仅要与《信阳师院报》并存互融、共生互补,更要与小山小谭互通互享互联互动!

景景明明深知,惟有在了解趋势、顺应趋势的基础上方能顺势而为、引导趋势。我们要适应分众化、差异化传播趋势,着眼于提升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,推动融合发展,加快构建学校舆论引导新格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景景、明明不是突兀“出生”。何景明号大复山人,是明代“文坛四杰”中的重要人物,也是明代著名的“前七子”之一,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。其墓在我校大复山。何景明“性耿直、淡名利”的国士风范向为世人景仰,在此,我们斗胆借用先人名气,为校报微信公众号取名为景景、明明,一来传承和张扬景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,二来来契合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,三来寓意师院前景光明。

“文者,贯道之器也。”景景、明明会陪伴您看谭山的飞舞樱花、映日芙蓉、层林尽染、凌寒腊梅,会讲述半亩塘边晨读学子的梦想故事,也会和您分享浩瀚书海的一个名篇、精彩影音世界里的动容镜头……波涛汹涌的“互联网+”的世界,景景、明明不做哗众取宠的标题党、谄媚低俗的段子手,不煲无关痛痒的鸡汤,我们仍将坚守《信阳师院报》墨香书韵的文化品位,坚守读者抚触纯净的精神理想。万象丛生的新媒体中,偶然的一次关注,不经意的阅读却似一次精神的远足旅行,欣喜之时不禁感慨:原来你在这里。

景景、明明就在这里,等着与您的不期而遇。迟来的问候,未来还很长,请多关照。我们愿用全力以赴的姿态赢得您的青睐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幸福不会从天而降,梦想不会自动成真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景景明明冀望永远在线,正如《信阳师院报》一直伴您左右那样,还是个梦吗?如果是梦,也是个似乎不再遥远的梦想!

是为发刊词。

景景 明明

2016年3月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