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华社】武崇申:骑摩托车家访的大学“武妈”

      编者按: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。2016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。习近平在讲话中曾提到: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,也是最伟大、最神圣的职业之一。人们常说: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。”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、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,正所谓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”。在古代,孔子被推崇为“大成至圣先师”,被誉为“万世师表”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,英雄辈出,大师荟萃,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。

      暑假期间,党委宣传部和新华社河南分社积极接洽,妥善安排了有关采访事宜,现编辑转发新华社9月9日关于我校“师德标兵”武崇申老师的最新报道:

 

武崇申:骑摩托车家访的大学“武妈”

     

    新华社“中国网事”记者秦亚洲 李亚楠

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一位教师利用寒暑假,独自骑着摩托车行程万余里,走访了自己所带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,成为网友口中羡慕不已的“别人的老师”。

一个让学生“又哭又笑”的大学老师

今年暑假,袁梦洁的大学班主任骑了300多公里摩托车到她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家中家访。袁梦洁说:“看到他的那一刻,特别感动,眼泪差点掉下来了。”

讲到这里,前几分钟还笑呵呵的袁梦洁忽然就哽咽了。“老师做这件事特别不容易,想起来就流泪。”

袁梦洁是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学生,这位让她“又哭又笑”的班主任名叫武崇申,不少学生因此送了他“武妈”的称号。

从2015年2月起,武崇申利用寒暑假独自骑着摩托行程一万多里,走访了自己所带2013级历史班的绝大部分学生,还有自己担任过班主任、已经毕业的2009级的部分学生。

武崇申说,学生大部分来自河南省内,他所带的2009级117名学生中,只有一名省外生源,2013级110名学生中,只有5名省外生源,这使得家访成为可能。

目前,武崇申共进行了4次长距离的骑行家访,行程近7000公里,足迹遍布河南18个地市中的16个,走访了自己教过的113名学生。

一个“看起来像农民工”的大学老师

一个头盔、一辆摩托、一个拴在后座上的塑料收纳箱,这就是武崇申家访路上的家当。

首次骑行家访,武崇申选择了他的老家南阳。去年2月10日至2月17日,他走访了南阳市下辖的13个县、市、区,以及平顶山和洛阳部分县、市的19名学生,行程2200公里。

“出发的时候是小年,回到家的时候是除夕。”这次家访,武崇申记得很清楚,因为出发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。

“一条狗突然冲了出来,我急刹车,整个人就飞了出去。”虽然手腕受伤,心有余悸的他还是坚持完成了第一次骑行家访。

后来检查发现,这次意外导致他的手腕轻微骨裂,至今,他上课时揉捏受伤手腕的动作,不少学生都还记忆犹新。

“看着像一个农民工过来了。”家在河南上蔡县的学生黎淑娜说,这是她妈妈见到武崇申的第一印象。“但我妈接着说,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太难得了,有这样的老师,她也就放心了。”

为了不给学生家添麻烦,武崇申尽量避开饭点,有时候,恰好到了饭点,也只是简单吃点。“大部分住在乡镇家庭旅馆,一晚上20块到50块钱。”武崇申笑着说。

“临放假前,老师在谷歌地图上找到我们家,哪条街,旁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都定位得很清楚。”家住河南舞钢市的学生杨文超说。

“多的时候,一天走访六七个学生,少的话,就走访一两个,平均每天骑着摩托要跑200多公里。”

一个传递“爱与责任”的大学老师

武崇申从来没有将自己的行动视为“壮举”,他做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。“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助学金发放公平公正。”

武崇申说,每年班里大概会有30%左右的学生拿到助学金,但每次申请的学生都能达到70%以上。“只能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书和开具的贫困证明等材料来判定,但这些材料真假难辨,难以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。”

为了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发放标准,武崇申会在新生报到后,挨个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,并记录下来。“采集越早信息越准确。”武崇申说。

不过,这些仍不足以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。为此,武崇申决定进行实地家访。“这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最直接、最真实、最有效的方法。”

郑州市禁止摩托车,武崇申就趁被省里抽调阅卷的机会,傍晚坐公交车到三名家住郑州市区的学生家里家访。“他们虽然住在城市里,有的经济状况甚至不如农村家庭。”

实地家访也确实发现了少量学生在申请助学金中存在夸大其词、添油加醋现象,武崇申对此都给予了纠正,并和这些学生进行谈话,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
“通往公平公正之路是繁琐复杂的。”2013级学生侯东景说,这是武崇申说过的令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。“武老师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,他的以身作则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育。”